吉林省肉牛办202德甲线上买球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3-02-09 10:29:36
2022年,省肉牛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全省肉牛产业发展视频推进工作会议和韩俊省长到省肉牛办调研指示要求,以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紧盯重点工作任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加强资金、政策、技术要素统筹驱动,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推动肉牛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据国家统调队统计,全年肉牛饲养量达到652.6万头,同比增长12.4%。其中,存栏390.3万头,同比增长15.4%;出栏262.3万头,同比增长8.2%,肉牛饲养量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同比增速分别高出辽宁和黑龙江10.7和9.6个百分点,增幅领跑东北,位居全国前列。
省肉牛办克服疫情影响,对重点工作和肉牛产业项目坚持“五化”工作法,加强大项目包保,积极开展产业调研、现场指导,及时跟踪梳理解决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难点和堵点问题,推动肉牛大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集中养殖优势凸显。
一是十个产业园区养殖增量明显。据畜牧行业统计,全省规划的十个肉牛产业园区饲养量达到327.5万头,其中存栏200.3万头,出栏127.2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5.8%、17.8%和39%,占全省饲养量的43.2%。
二是34个肉牛大县扩群增量。据畜牧行业统计,全年34个肉牛养殖大县养殖总量达到702.6万头,其中存栏413万头,出栏289.6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7.5%、17%和12.9%。
三是百乡千村万户存栏比重增大。据畜牧行业统计,全省饲养量万头以上的大乡(镇)185个、千头以上的专业村1130个、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0885个,存栏分别达到236.3万头、166.5万头和101.5万头,分别占全省存栏量的60.5%、42.7%和26%。
四是中东西部产业集群建设进展顺利。全省规划中东西部肉牛产业集群涉及19个县(市、区)32个项目,其中中部产业集群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15亿元,已完成投资3.5985亿元,占计划投资总额的23.99%,已有10个项目开工建设;东部产业集群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58.746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6.476亿元,占计划总投资额的11.02%,10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有3个企业已经着手引牛入栏;西部产业集群项目有10个,计划总投资41.81亿元,已完成投资7.4796亿元,占计划投资总额的17.89%,10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据畜牧行业统计,19个县(市、区)养殖量425.9万头,存栏246.4万头,出栏179.5万头。
2、持续推动产业大项目提质增效。2022年,省肉牛办组织项目包保督导,全体人员共包保9个市(州)、34个县(市、区)、209个大项目,入户入场292户次。全年谋划新建千头以上大项目(包括新建屠宰加工项目)209个,比工程实施前增加175个,增长515%。其中万头牛场21个,比工程实施前增加17个,增长425%。
一是已完工项目62个,同比增长82.3%。合计养殖量达19万头,同比增长65.2%,其中存栏12.35万头、出栏6.65万头。
二是在建项目107个,比2021年11月末增加65个,同比增长155%。计划投资319.14亿元,已完成投资73.56亿元,同比增长410%。已有52个项目入栏牛,现存栏4.74万头,同比增长113%。其中,有29个项目已发放地方政府专项债,发债金额77.91亿元,拨入施工方的专项债资金62.85亿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3.03亿元。
三是谋划中项目40个,比2021年11月末增加19个,同比增长90%。计划投资293.16亿元,计划饲养能力59.38万头。
按照省领导批示要求,先后五次赶赴集安市,同通化市农业农村局、集安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接,组织召开集安市进口种牛隔离检疫场前期准备工作情况视频调度会议,并已申请将进境种牛隔离检疫场项目纳入省政府2022年重点项目。目前,集安市进境种牛隔离检疫场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北京启元泰富粮油食品集团(集安)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与集安市政府签订了项目建设协议,并已将首笔租地补偿款200万元拨付到位,待土地租用事宜确定后,2023年正式开始启动建设。
4、推动三个“10”企业加快建设。10个头部企业计划投资6.4亿元,已完成投资62.7%,饲养量已达到16.2万头,实现屠宰加工产值12.4亿元;10个在建项目计划投资10.6亿元,已完成投资43.3%,饲养量已达到10.4万头;10个招商引资项目计划投资10.1亿元,已完成投资77.2%。其中,长春新型生物瓣膜项目一期已进入试生产阶段、通化有点牛牧业已完成标准化牛舍建设5栋,存栏500头。
5、推动肉牛种业创新加快发展。积极筹划并组建吉林省肉牛种业创新中心和延边黄牛种业创新中心,指导新牧、德信、奥金斯、弘朝等企业逐步推开性控冻精和胚胎移植扩繁。目前,全省种公牛站数量、冻精生产销售数量均为全国第一,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数量位居全国第二,长春新牧、吉林德信和延边畜牧3家种业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占全国7家企业的42.9%,位居全国第一位。据统计,2022年全省4个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核心群存栏1115头,同比增长20.8%;后备母牛存栏332头,同比增长34.4%;全省5个种公牛站,采精种公牛存栏451头、后备种公牛存栏147头,同比分别增长21.9%和2.1%;全省5个种公牛站生产冻精共计1075.6万剂,同比增长28.3%;销售冻精共计918.78万剂,同比增长14.6%;全省15个肉种牛场,基础母牛存栏26362头,同比增长87.3%;后备母牛存栏12526头,同比增长274%。
6、积极组织开展牛羊产业集群调研活动。为摸清牛羊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查找牛羊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难点和瓶颈问题,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帮助养殖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我省牛羊产业集群尽快提质增效,组成5个调研小组共计17人,分赴6个市(州)13个县(市、区),对15家省级重点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形成《关于牛羊产业集群15家企业调研情况的报告》。
1、屠宰加工能力得到新拓展。全省共建有肉牛屠宰企业84家,其中:县级以上51家、乡镇级33家,年设计屠宰能力223.29万头。据省畜禽定点屠宰管理办公室和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统计,全年全省实际屠宰肉牛46.73万头;调出活牛35.79万头,同比增长37.92%;调出牛肉产品1.86万吨,调出量与去年持平。
一是新建屠宰加工企业进展顺利。2021年以来,全省新建肉牛屠宰企业11家,完成投资5.06亿元,年设计屠宰能力103.5万头。2022年,建成投产1家,试运行2家养牛资讯,其他8家在建。
二是涉牛规上企业运行良好。全省现有涉牛加工规上企业8户,分割肉制品11.3万吨;皓月大健康制品、生物医药制品产量22.9吨,同比增长72.2%。
三是亿级以上大企业增速明显。全省谋划建设的亿级以上企业共有14家,其中:千亿级企业1家为长春皓月,全年产值120.58亿元,同比增长25.43%;百亿级企业1家为长春城开农投,全年产值0.98亿元,同比增长93.36%;十亿级企业2家分别为通榆吉运和汪清恒天然,通榆吉运全年产值2.04亿元,同比增长5.9%,汪清恒天然全年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22.6%;亿元级企业10家,为长春新牧、吉林国发、桦甸金牛、辽源华欣庄园、通化有点牛、松原奥金斯、镇赉吉天然、镇赉和合、大安向阳和延边畜牧,全年产值达到一亿元的有2家(桦甸金牛1.51亿元;松原奥金斯2亿元),占比20%,全年产值达到5千万元的有3家(辽源华欣庄园5000万元、延边畜牧6200万元、镇赉和合5000万元)家,占比30%。
一是推进《“吉致吉品”牛肉》团体标准修订。组织省市场监管厅、省标准院、省品牌发展促进会等单位召开《“吉致吉品”牛肉》2次团体标准修订研讨会,全面拓展“吉致吉品”牛肉认证覆盖面和品牌影响力。
二是推进“吉牛”餐食品牌创建。制定下发《“吉牛”餐食品牌与业态创新实施方案》,起草《“吉牛”餐食品牌与业态创新实施方案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措施(征求意见稿)》,培育餐食品牌与新业态创新加快发展。目前,全省以省内牛肉为主要食材的餐食品牌共有16个,今年孵化培育1家“吉林珍牛”美食体验店和2家“桦牛牛肉食材体验店”已开张营业;3家“牛财神‘吉牛’品鉴店”已在北京、长春两地完成布局,长春品鉴店已进入试营业阶段;5家“两岁半吉牛肉铺”已成长春市餐饮行业强劲品牌;“八珍王”熟食加工基地已落户长春。
三是推进“吉林肉牛”品牌培育提升。目前,我省肉牛品牌获得省级以上认定的有11个,其中,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1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1个,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的3个,被评为“吉林省著名商标”的2个,被授予“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吉林老字号”的1个,通过“吉致吉品—吉林肉牛”区域公用品牌认证的3个。已有皓月、犇福、“桦牛”、“吉小牧”、“兄弟牛人”等15个肉牛产品独立品牌,桦牛直营店、专卖店、加盟店已发展到33家,皓月集团在全国已开设7千余家经营店,“犇福”直营店已布7家。皓月、桦牛、犇福等3个肉牛品牌登录央视财经频道,“吉林肉牛”区域公用品牌也已在北京国贸地铁站投放宣传。
四是推进“吉林肉牛产品名优食材供应基地和餐食特色名店”品牌认定。组织省肉牛产业发展协会、省饮食文化研究会起草制定《吉林肉牛产品名优食材供应基地和餐食名店认定工作实施方案》,将组织评定挂牌。
一是创新“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经营业态新模式。长春“东巴人餐饮集团”与“吉林伯宇集团”采取订单方式,在“东巴人”原有火锅连锁的基础上,打造5家“两岁半吉牛肉铺”,形成餐饮行业业态创新新模式。“桦牛”设立2家“桦牛”生鲜牛肉+火锅+烤肉+烧烤品鉴店成功运营。
二是创新“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电商销售+社区团购”直销业态新方式。大明肉业与九台伯宇等养殖、屠宰企业联动直销,在长春市120家火锅超市和100余个社区植入“兄弟牛人”品牌鲜牛肉营销板块,年销售屠宰肉牛将达到4000头左右。大明肉业创办“摊爷拌肉”加盟门店已辐射省内5个市(州)和山东、山西、北京、天津4省市,加盟店已达320家。九台伯宇、中农吉牧、桦甸金牛、长春皓月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积极开展网络直播带货,旗下牛肉品牌产品上架京东、淘宝、美团等多个网络平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三是创新“大健康”“生物医药”制品研发新领域。长春皓月和杭州启明公司联合打造的新型生物瓣膜高科技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大健康制品德甲线上买球、生物医药制品产量22.9吨,同比增长72.2%。
四是创新“吉林牛肉+文旅传输”融合新路径。持续推进“吉牛”产品进景区、进加油站、进乡村旅游单位活动,广泛利用景区APP、景区商超门店等线上线下融合方式设置“吉牛”产品展台和链接,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已有9家企业累计投放“犇福”牌牛肉干等牛肉产品50余个品类。
五是创新品牌营销参展新途径。积极组织参与长春皓月、延边畜牧、桦甸金牛等23家涉牛企业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现场意向性签约金额0.53亿元。组织皓月、犇福、桦牛、伯宇、韩贞等5家肉牛品牌企业参加“第七届全球吉商大会”,11家涉牛加工企业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
4、肉牛产品产销对接取得新成效。构建肉牛产品产销对接网络新格局,筹建成立吉林省畜产品产销协会,指导吉林聚阳农业开发搭建畜产品产销对接购销平台,支持聚阳农业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红优势,建设吉林畜禽产品网络直播电商平台。深入20余家涉牛企业开展实地调研,与11家企业开展产销对接,组织长春皓月、延边畜牧、桦甸金牛、东巴人等10余家屠宰加工及餐饮销售企业结对子、谈合作、签合约,实现涉牛企业产销无缝对接、利益共享。
一是分类梳理成册。结合产业政策特点,分类梳理编辑,将贷款融资政策,编制成贷款产品、农担贴息、创业担保、小额信贷等政策进行细化梳理,编制成电子版操作手册。二是利用涉农平台发布政策。通过“吉企银通”等涉农服务平台直接发布政策,利用“吉事办”或手机APP小程序和拍短视频、快手宣传发布政策;三是开展线上对接推介活动。组织企业和银行,分批开展银企对接、产品推介活动;四是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政策。结合包保工作“面对面、点对点”宣传解政策,让养殖户知道政策。利用省委组织部开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及村书记培训等活动,为全省村书记宣讲政策,使村级带头人掌握政策,利用政策带动肉牛产业发展,成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是梳理产业发展政策落实的突出问题。按照韩俊省长批示要求,先后梳理协调解决4个方面11个问题。对于产业发展用地政策保障途径,省自然资源厅在统筹保障肉牛产业用地基础上,采取利用“三区三线”划定给予重点保障;对于财政资金保障途径,省财政厅统筹现有政策与引导资金,指导县域内专项资金整合打捆使用发挥合力;对于贷款融资成本高问题,省金融局加大对中小养殖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减少监管环节,降低贷款成本、门槛,发挥农业担保体系的引领带动作用,撬动银行信贷资金和其他社会资本支持产业发展;对于粪污综合利用问题,省畜牧局根据不同养殖规模,采取不同的粪污处理利用模式,利用现有收储运设施备,开展专项行动,实现粪污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据统计,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收储运体系进一步完善,累计建成区域性粪污处理中心95个、村屯集中收储点4382个、配备各种车辆1141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4.93%,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9.87%,大型规模养殖场达到100%。
二是跟踪调度全力推动产业政策落实。全面掌握涉牛政策落实落地情况,形成《关于对肉牛政策奖补资金落实到企(场、户)情况的调研报告》(《信息专报》第63期)报省政府,并得到了韩俊省长、韩福春副省长等领导的肯定和批示。针对肉牛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建设及其领办合作社,国(省)外引牛等重点补贴项目政策资金落实情况,集中调度39家应补贴企业(户),形成《关于对肉牛政策奖补资金落实到企(场、户)情况的调研报告》,报送省政府领导,引起了多数县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政策落实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落实韩俊省长批示要求,组织起草肉牛政策性保险服务及融资贷款服务双八条措施,进一步提升贷款融资及肉牛保险业务政策支撑。2022年,省级专项和中央专项资金安排肉牛产业投入总计12.6546亿元,比上年增加6.19亿元,增幅95%。各地预算额度10.13亿元,占省级安排额度80.1%;各地支出额度7.2亿元,占预算额度71.08%。工程建设实施以来,省农业担保公司涉牛担保贷款发生额为32.17亿元,担保户数9470户;贴息贷款发生额1.74亿元,占担保额的5.4%;贴息贷款户数233户,占担保户数的2.46%,占全省肉牛养殖户的0.73%。政策性贴息金额153.9万元,占贷款利息的30%,占贷款总额的1%。
三是建立涉牛融资保险数据统计调度工作机制。组织召开涉牛融资保险数据统计调度工作协调会,明确数据报送责任单位、报送时间,每月调度汇总并进行通报;建立省级财政投入及专项债、资金投入等情况调度机制,使肉牛产业贷款融资、政策保险数据报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全年肉牛贷款余额245.45亿元,同比增长100.41%。其中:活体抵押贷款累放金额65.24亿元,同比增长196.01%;比年初增长39.18亿元,增长150.35%。全省肉牛政策性保险在保牛只115.78万头,比年初增加54.78万头,增幅89.8%。保险覆盖面占存栏量的29.66%,比年初提高13.66个百分点,“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被评为全国金融支农实践“十大典型案例”。
开展肉牛政策性保险、肉牛贷款融资政策落实情况专题调研,形成《全省肉牛政策性保险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建议》、《关于落实肉牛贷款融资政策存在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韩俊省长做出重要批示,推动肉牛产业贷款融资额增速加快。同时,组织开展肉牛保险死亡率偏高问题专题调研,组织4个调研组,深入6个地区17个县市,对保险牛只死亡率在3%以上的50个重点户进行入户调研,形成《关于对全省肉牛政策性保险及投保牛只死亡出险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推动肉牛政策性保险扩面增量指明路径。会同省市场监督厅合同局,组织完成肉牛保险合同文本修订前期工作,完善肉牛政策性保险机制建设,合同局正在履行合同文本修订的相关程序。
开展肉牛养殖主体技术培训,“线期肉牛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养殖场户3000余人。开展对全省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和肉牛养殖大乡(镇)派(驻)干部培训,培训2000余人。编印系列技术推广资料,印发《肉牛养殖10项技术(2.0版)》《肉牛养殖技术手册》,出台《加快推进肉牛复养扩产十条措施》,录制“土专家说养牛”等系列微视频。加强技术“点对点”指导服务,组织专家团队,围绕企业饲料生产、养殖技术、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等需求,对16家省级肉牛龙头企业进行现场指导服务,帮助解决技术难点问题,提升企业生产能力。
组织推广肉牛养殖典型模式,总结梳理升级“协会带动产业发展”、“钢架棚膜牛舍养殖”等10种典型模式(2.0版)。在桦甸市、乾安县和镇赉等县(市)推广3种规模化牛舍建筑模式,通过现代媒体、入场入户指导等方式进行宣传指导,减轻养牛户经济压力,提高肉牛养殖积极性。组织秸秆饲料化利用现场推进会,推广玉米、秸秆茎穗兼收一次性作业和菌酶协同秸秆生物饲料、秸秆膨化等技术应用模式,推进秸秆收集方式和利用方式变革。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1642万吨,占秸秆总量的41.05%,同比提高9.7个百分点。
围绕肉牛产业发展重点任务,设立肉牛种业创新体系、肉牛育肥体系等5个方向调研专题,由5位专家委员会专家担任课题调研组长,解决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组织42位专家开展产业发展调研,提出“讲好吉牛品牌故事,提升产品品质”等多条实用建议,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围绕“肉牛胚胎移植技术与应用”设立3个调查题目,推动解决双胚问题、纯种扩繁问题,加快良种扩群进程。
全省12个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立项涉牛国家级和省级科技专项项目130项,项目资金达1.32亿元,其中国家级25项8212万元,省级项目105项4966万元;全省建有“动物科技实验教学国家示范中心”“吉林省动物生物工程中心”等涉牧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平台50个;省肉牛办组织推荐肉牛地标35项,立项11项。
1、全面谋划安排部署。2022年初,制定并印发《2022年全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工作要点》,对6个方面24项具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印发《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1)》,共12篇、43节、3.4万字。同时,年中以省政府名义组织召开全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视频推进会议,韩俊省长出席并作重要讲话,省政府领导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推动工程建设加快推进。
2、全面落实推进会议精神。制定并印发《贯彻落实韩俊省长在视频推进会议讲话细化工作分工方案》,将28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成员单位和市州县市政府,实行挂图作战,图表化推进。落实韩俊省长到牛办调研指示和省政府领导交办事项29项,并组织全省肉牛办主任培训会议,推动产业政策落实。同时,完善省市县三级联络机制,建立信息报送联络机制,在省肉牛办组织“以考促学,以学促落”活动,实现两个“覆盖”(理论知识全覆盖和人员全覆盖),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是组织督查检查考核。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吉林省2022年督查检查考核计划》要求,印发《2022年全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督查考核工作方案》,组织各地区开展全面自查,与省畜牧业管理局、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组成3个督导考核工作组,对10个地区20个县(市、区)的189个肉牛养殖场(户)、大项目、饲料企业等进行现场督查考核,上报全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督查考核的报告。
二是组织市(州)政府绩效管理考评。按照省绩效办统一部署,完成2021年全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的乡村振兴绩效考评和市(州)政府绩效管理考评工作。同时,按照韩俊省长批示要求,及时调整完善《吉林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绩效管理考核评估工作方案》,明确考核评估总体要求、考核方式和步骤,继续纳入市(州)政府绩效管理考评范围,确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及肉牛产业发展情况等5个方面30多项考核内容,目前初稿已完成,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4、全面提升办公条件。按照韩俊省长到肉牛办调研指示要求,在省政府安桂武秘书长协调帮助下,在省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省管局、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等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落实办公场所搬迁经费,圆满完成办公场所搬迁,办公家具更新,会议室及LED显示屏安装和宣传板设计装饰等工作,已于10月15日正式迁入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3号楼6楼东区办公,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一是组织完成提建议案办理工作。完成2022年省人大、政协《关于“发展吉林特色肉牛产业”的建议》《关于推进我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4项提建议案的办理和答复工作;组织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省财政厅、地方金融局赴农安县、九台区等地就肉牛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落实韩福春副省长督办重点提案,形成专题报告报省政协。
二是完成省人大立法工作。按照省人大“双千工程”立法计划,及时组建《吉林省促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决定(草案)》起草小组,积极配合省人大赴农安、前郭开展实地调研,已完成《决定(草案)》起草工作。
一是积极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按照省委宣传部统一部署,组织完成新冠疫情防控专题、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等三轮专题的新闻报道,在吉林日报、吉林新闻联播、中国吉林网、以及网络媒体平台宣传报道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以来取得的积极成效,积极营造“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的良好氛围。
二是切实加强产业信息报送。畅通信息上传下达渠道,紧跟肉牛大项目建设最新进展、金融保险最新突破,及各地区在推进肉牛产业发展中采取的新做法、新模式,工作亮点和成效,组织专题信息报送,以《信息专报》的形式上传省政府领导、下发各地区。2022年编发《信息专报》27期,累计编发62期,多次得到省政府领导签批肯定。
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承上启下之年,是深入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的持续发力之年,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统筹资源、集中力量、持续发力,加快工程建设进程,为推动吉林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做出畜牧贡献。
1、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制定出台肉牛“1+7”政策保障体系意见。积极配合省人大尽快制定出台《吉林省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决定》和《肉牛种业条例》。通过96603畜牧兽医服务平台、吉林畜牧兽医发布、吉牛云、吉农码等平台专栏,将政策直接推送到企业、养殖场(户);通过督导、调研,实时跟踪调度政策落地落实情况,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2、完善政策调度机制德甲线上买球。持续跟踪调度政策落实情况,不断完善与成员单位、银行、保险机构工作机制,畅通信息反馈渠道,适时开展情况分析;定期调度县市政策落实情况,并进行通报,推动政策落实落地。
3、开展政策落实调查研究。突出问题导向,重点对已有产业政策和资金落实的难点、痛点问题和薄弱环节,组织专题调研,指导解决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及时总结推广产业政策落实的好经验、好做法。
4、全力抓好肉牛种业创新中心建设。指导省农业科学院和延边大学,加快推进吉林省肉牛种业中心和延边黄牛种业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全国领先、具备国际水平的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
5、打造地方自主品种品牌。重点保护延边黄牛、草原红牛等地方特色品种,加强品种选育和改良,努力扩大群体规模。利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加快发展工厂化生产种用胚胎优质快繁企业,扩大种群规模,从根本上解决好引牛难和种群退化问题。支持皓月沃金黑牛、长春新牧吉牧牛新品种培育。
6、加快推动肉牛养殖主体和养殖规模“双提升”。指导各地学习借鉴梨树县“四级书记赛牛、村书记带头养牛”,带动全县一年新增肉牛养殖户6400户、新增肉牛存栏15万头的经验做法,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导向,鼓励支持农民和返乡大学生就地就近发展肉牛养殖,增加养殖主体数量,扩大肉牛群体规模,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7、加快推动大县和园区建设。依托34个肉牛产业大县,重点挖掘规模养殖户和企业潜力,支持养牛大村退户入区和集中舍饲育肥,打造一批高标准肉牛养殖示范区、示范村、示范园、示范场、示范户。重点建设农安、桦甸、梨树等十大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一批现代肉牛产业园、肉牛产业强镇。
8、抓好百乡千村万户扩群增量。指导基层持续对百乡千村万户实施包保,推动扩产增量,对已达到规模的继续增加养殖量,对未达到规模的推动扩建补栏,加快提升大乡(镇)、专业村、大户扩群增量能力。
9、抓好已建养殖大项目扩能升级。加强对吉林省新兆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吉运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34个原有千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和新建完工的延边红旗河谷生态综合发展有限公司上南肉牛养殖基地项目、梨树县吉牛综合养殖项目、吉旺牧业肉牛繁育项目等28个大项目支持力度,鼓励适度扩大养殖规模,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发挥示范带动引领作用。
10、推进在建养殖大项目建成投产。抓好长春城开农投、皓月集团等在建肉牛产业大项目建设,推动在建大项目“边建设、边投产”。着力支持10个头部企业、10个在建重点项目、10个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及时跟踪项目进度,支持指导尽快建成达产。
11、加快地方专项债项目实施。加快推进前郭县高端肉牛良种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敦化市肉牛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舒兰市肉牛产业示范区项目等18个谋划的专项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督促长春城开农投(集团)有限公司绿色循环肉牛产业示范园项目、公主岭肉牛良种繁育综合示范产业园区项目、东丰县乡村振兴畜牧养殖示范基地基础设施项目等29个已开工专项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竣工、早投产。督促指导已通过国家审核入库2023年地方债项目,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谋划好2024年地方专项债项目,做好立项储备,及时申报。
12、抓好产业集群及园区建设。加快推动农安等19个县市所涉及的中东西部三大产业集群和梨树等十大产业园区建设,强化产业集群及园区内项目督导,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瞄准集群及园区建设关键环节,提升集群和产业园区建设质量效益,带动周边区域肉牛产业快速发展。抓好农安、榆树、伊通、梨树、通榆、敦化等6个县(市)的肉牛扩群提质项目,加强实地督导调研,强化繁育体系建设,促进扩群提质项目顺利开展。
13、继续落实大项目三级包保制度。加强对全省34个肉牛养殖大县、10个产业园区、3个“10”项目及千头以上大项目的包保工作落实。督促各地配合落实省级包保责任以及县市层级包保责任,定期与不定期深入基层、场户,督促项目加快建设,定期通报包保情况。
14、提升屠宰加工优势产能。推动长春城开农投、通榆吉运、镇赉和合等新建屠宰加工项目加快建设;鼓励长春皓月、延边畜牧、桦甸金牛、中农吉牧、九台伯宇等已投产屠宰加工项目提质增效,释放优势产能,拓展精深加工,实现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
15、推动肉牛产业产销对接。筹备肉牛产品产销对接大会和“吉林肉牛节”,打造肉牛产销对接平台,出台吉林肉牛品牌营销策划方案,推进养加销协调发展,促进肉牛全产业链建设。借鉴学习省外经验做法,赴山东德甲线上买球、河南、贵州等省份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深入考察肉牛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组织育肥牛、牛肉产品外销需求考察对接,引导省内产品走出去、省外屠宰经营企业引进来,畅通产销渠道,提升吉林肉牛知名度和影响力。
16.创建“吉牛”餐食品牌和新业态。孵化培育“吉牛”餐食品牌,研创“吉牛”特色菜品、中央厨房类产品、休闲食品等特色地标美食。鼓励长春皓月、桦甸金牛、延边畜牧、中农吉牧长春伯宇等省内优势屠宰加工企业向消费端延伸,创办“肉餐一体化”品牌旗舰店,以品牌化引领“吉牛”餐食业态创新融合发展。开展“吉林肉牛产品名优食材供应基地和餐食特色名店”评定授牌,加大“吉字号”肉牛产品推介,提升“吉林牛肉”品牌知名度、市场认知度、群众认可度。推动打造“天下牛街”特色美食街建设,赋能“吉林肉牛”产品文化内涵,提升市场热度,促进业态创新发展。
17、加强品牌推介与市场营销。开展“吉致吉品”区域品牌认证,加大“吉林肉牛”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加快“吉林肉牛”产销对接,巩固扩大“京津冀”主销区市场,拓展吉浙、吉粤、吉沪产销合作领域,推动“吉林肉牛”品牌产品走向全国。协调皓月、犇福、桦牛等产品入驻麦德龙等知名连锁商超。加大“吉牛”品牌宣传推介力度,组织省内肉牛相关企业参加国内相关展会,继续牵手屠宰、加工、销售企业开拓域内外市场。充分利用电视、网络、优势展会等平台,把吉林肉牛品质做优、品牌做响。
18、强化肉牛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与省市场监管厅沟通,围绕肉牛科学饲养、肉牛生产、防疫、秸秆饲料、肉牛产品等方面,组织相关单位继续申报立项肉牛领域地方标准,不断完善肉牛标准体系建设。
19、强化新技术和典型模式推广。持续推广已有的新技术、新模式和典型做法,制定出台新技术、新模式3.0版,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和实用新技术,加快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推广菌霉协同秸秆生物饲料加工等实用关键技术和通榆现代肉牛产业园区典型模式。
20、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围绕肉牛养殖、生产、疫病防控、屠宰、金融保险等方面,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深入实地指导服务、联合推广等多种方式,加大对肉牛从业人员、疫病防治员、家畜繁改员和金融保险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相关人员业务素质和基础技术人员推广指导能力。
21、强化“智囊”科技支撑作用。组织专家委员会专家和肉牛产业协会,深入基层、企业和场户开展科技指导、技术服务,不定期召开肉牛领域专家研讨会,重点围绕制约肉牛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提供科技助力。
22、强化绩效管理考评考核。尽快出台《吉林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绩效管理考核评估工作方案》,组织并参与全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的乡村振兴绩效考评和市(州)政府的绩效管理考评工作。同时,结合包保制度落实,对工作推动不力、进展缓慢的县(市)实时督导、通报约谈,持续跟踪问效,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23、强化工作督导检查。继续坚持“五化”工作法,对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与调度,实行周调度、月汇总、季通报、年考核工作机制,结合包保制度落实情况,持续跟踪推进,督促各地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全年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4、强化新闻宣传引导。依托中国吉林网、吉林卫视、吉林日报等官方宣传媒体资源,发挥现代牧业网、96603畜牧兽医服务、官方快手、省肉牛办《信息专报》等信息平台作用,大力宣传产业发展成效以及产业政策、技术模式、典型做法,树立正确舆论导向,营造全民关注、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1.本文为自媒体、作者等金农网网络用户在金农网自媒体中心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农网的观点或立场,金农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和存储空间。
2.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畜网-中国畜牧网络平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畜网-中国畜牧网络平台,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畜网-中国畜牧网络平台”。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5.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6.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7.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 电子信箱请把#换成@)
发改委:全国猪粮比价为5.64元/公斤较上期跌4.89%,头均亏损40元